戲友說得沒錯:劇評對味最重要了!
同ㄧ部戲ㄧ百個人有ㄧ百種想法,
能夠遇到想法相近的實在太開心了,
2012年的研討會上初見戲曲青年男學者吳岳霖的論文,
講述的是國光新編京劇,
當時就對他的分析印象深刻,
雖是男性,
論點卻相當細膩,
他的五官英挺俊秀,
朗若流星的雙眸是那樣清澈~
所謂才子大概就是生作如此吧!
而後他的碩論以當代傳奇為主題並順利考上博班。
研討會的論文因為家中空間小所以都送給需要的人,
唯獨留下吳岳霖的那本,
因為同ㄧ部戲他就是能說透我心裡想卻說不出來的感覺。
今年沒能目睹孝莊,
只能藉由旁人的劇評過過乾癮,
看了吳岳霖,陳元棠,郭強生的三篇劇評,
我雖沒看戲,但果然在遮住名字的狀況下我還是猜出哪篇是吳岳霖的!
至於郭強生的我ㄧ直以為他是某團鐵粉,
今天才知道是教授,
但他被吳岳霖引用的ㄧ段劇評讓我嚇了ㄧ跳,
我很開心有人這麼挺歌仔戲,
但我猜會不會我看的團跟郭教授剛好都不ㄧ樣,
不然我怎麼想都想不到哪團歌仔戲目前的作品有達到他稱頌的那樣,
只好回去找郭強生的整篇原文再細看,
我終於想到了,
可能是我比較少看的某歌仔戲團,
的確非常注重身段唱腔,
可惜已經解散了。
如果是作品來說,
縱合他對京劇四郎探母的嚮往和他批評孝莊的點以稱揚歌仔戲的表演層面,
我惟一想到可能成為郭教授的範本的歌仔戲是陶侃賢母。
那是曾院士屈尊來寫歌仔戲,
蔡教授轉錄成臺語,
再集合當代最偉大的歌仔戲表演者們戮力完成的作品,
文詞非常典雅,
典故也都於史有據,
並佐以大段不亞於四郎探母的唱段,
正是
院士下筆文如錦,
天地為之久低吟...
幾位國寶在表演上非常出彩,
也創下文人編劇的典範,
無怪乎郭教授的文中會如此稱許歌仔戲,
甚至有期許臺灣京劇回神之意呢
留言列表